病毒学报

2016, v.32(01) 121-127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
Zika Virus and Zika Viral Disease

张硕;李德新;

摘要(Abstract):

寨卡病毒自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被发现以来,已经在非洲、东南亚和美洲等地造成多次暴发流行,且在中国已有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报道。寨卡病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存在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亚型。寨卡病毒主要依赖感染病毒的伊蚊类蚊媒叮咬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以及血液和性传播。寨卡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血播散并可跨越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患者一般临床症状较轻,但有可能出现格林巴利综合症,婴儿小头畸形也与寨卡病毒感染孕妇有关。寨卡病毒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分离。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寨卡病毒感染,主要预防措施包括防蚊控蚊和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并在重点地区加强病例监测。

关键词(KeyWords): 寨卡病毒;寨卡病毒病;伊蚊;格林巴利综合症;小头畸形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检测技术平台"(2013ZX10004101)

作者(Authors): 张硕;李德新;

DOI: 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287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