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小梅;舒星富;陈遥;赵钰;马忠仁;张海霞
本研究旨在用人胚胎肾293(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HEK293)细胞在体外评估乳铁蛋白对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的作用效果。采用细胞毒性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乳铁蛋白在PRV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的病毒载量及相关促炎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以明确其对PRV的作用效果。乳铁蛋白处理不影响HEK293细胞活率,但在PRV感染过程中发挥抗病毒功能,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研究发现乳铁蛋白可抑制PRV的吸附、侵入和复制增殖过程,其中在吸附阶段抗病毒效果极显著;此外,经乳铁蛋白处理可显著下调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促炎细胞因子IL-2、IL-6及TNF-α mRNA转录水平。乳铁蛋白可有效抑制PRV感染,且在病毒吸附阶段效果最佳,为抗PRV感染的有效治疗剂研发提供参考。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9-28 14:33:14[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0 ] - 段伟静;任维华;赵兴敏;蔺学燕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感染会导致肺上皮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激活,维生素D(Vitamin D,VitD)在脂多糖、细菌感染引起肺上皮细胞损伤中起保护及抗炎作用,在高糖激活炎症反应中通过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轴发挥抗炎作用。为研究VitD在IAV诱导肺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本文对VitD通过VDR/PPARγ途径改善IAV诱导肺上皮细胞炎症的作用展开实验。培养小鼠肺上皮细胞株MLE-12,按照MOI=0.2感染IAV,给予100nmol/L VitD干预,转染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 NC)siRNA或VDR siRNA,干预24h后检测细胞活力,细胞中VDR、PPARγ、细胞核增殖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的表达,培养基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 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 FN-γ)的水平。结果显示,IAV组MLE-12细胞的活力及PCNA、PPARγ、VDR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培养基中IL-1β、TNF-α、IFN-γ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VitD组MLE-12细胞的活力及PCNA、PPARγ、VDR的表达高于IAV组,培养基中IL-1β、TNF-α、IFN-γ的水平低于IAV组(P<0.05);si-VDR+IVA+VitD组MLE-12细胞的活力及PCNA、PPARγ、VDR的表达低于si-NC+IVA+VitD组,培养基中IL-1β、TNF-α、IFN-γ的水平高于si-NC+IVA+VitD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VitD改善IAV感染诱导肺上皮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这一作用与调控VDR/PPARγ途径有关。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9-26 14:56:45[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0 ] - 龚文孝;汪东篱;冯滨;李燕;王铁强;刘义;金洪伟
为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为“乙类乙管”前夕从深圳输入的境外流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遗传特征,本研究采集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时间段内深圳市光明区某入境隔离酒店内核酸阳性样本,采用靶向扩增方法结合二代测序技术获得SARS-CoV-2的全基因组序列。以武汉毒株Wuhan-Hu-1(GenBank:MN908947.3)基因组序列作为参考基因组对所测27株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组装,所有基因组序列1×覆盖率均高于99%。Nextstrain在线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的27株病毒均属于Omicron变异株,包括BA.5.2/22B(85.2%,23/27)的BA.5.2、BA.5.2.1、BA.5.2.18、BA.5.2.28、BA.5.2.48、BA.5.2.49、BF.7.14,BA.2.75/22D(14.8%, 4/27)的BN.1.3、CH.1.1,和XBF(3.7%,1/27)等多个流行亚分支谱系。与武汉参考株Wuhan-Hu-1相比,27株病毒基因组核苷酸突变位点数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为80(77~97),在szgm08627/2023(XBF)、szgm27791/2023 (BN.1.3)、szgm94989/2023(BN. 1.3.5)和szgm24307/2023(CH. 1.1.11)等毒株Spike蛋白受体结合区中产生的R346T、K356T、K444T,L452R、F486P、F486S和F490S等适应性突变。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9-26 14:44:51[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0 ] - 陈爽;张鸿;黄洁;曾汉日;陈敬鸿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例的病原学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分型鉴定,和对CVA6和CVA10开展VP1基因全长序列分析,探究广东省汕头市HFMD病原谱及CVA6和CVA10基因进化特征,为当地HFMD肠道病毒监测及预警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将汕头市病原监测哨点医院2018-2021年的HFMD样本进行RT-PCR肠道病毒病原学分型,筛选出CVA6和CVA10样本进行VP1区全长基因扩增和测序,并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同源性和突变位点分析了解其遗传进化特征。结果显示,2018-2021年共监测到HFMD阳性样本706份,其主要病原体为CVA6和CVA10。CVA6和CVA10流行株分别属于D3和C2亚型。CVA6样本VP1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相似性分别为91.37%~100.00%和92.79%~100.00%,与2010年的中国台湾株高度同源(GenBank:JQ946055.1)。CVA10样本VP1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相似性分别为92.28%~100.00%和96.98%~100.00%,与2014年的广东株高度同源(GenBank:MN451243.1)。与同型别原型株相比,CVA6样本有2个高频的非同义氨基酸突变位点造成了氨基酸极性或带电性的改变(F305S、T14A),CVA10样本则有9个(D25N、A33T、F148Y、Q223L、A291S、A78T、N27E、V240E、V107T)。以上结果提示当地需密切关注病毒流行谱和动态监测HFMD患者临床症状,以防病毒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加重其毒性和感染力。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9-26 08:42:33[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0 ] - 邓雯;蒋婷婷;王诗雨;毕潇月;杨柳;林妍洁;张璐;路遥;易为;谢尧;李明慧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母婴传播是我国近些年HBV的主要传播途径,阻断母婴传播是降低HBV感染率、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本文简述了HBV母婴传播方式,从怀孕前期妇女HBV血清学标志物筛查、孕期口服抗病毒药物、新生儿免疫预防等方面回顾了降低HBV母婴传播策略,分析了母婴阻断失败原因及母乳喂养的安全性,以期为HBV妇女安全妊娠、降低母婴传播风险提供帮助。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9-20 11:02:44[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22 ] - 朱旭东;思越;殷松娜;张芳琳
由SARS-CoV-2引起的COVID-19在全球持续流行,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宿主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其可直接影响病毒复制或参与调节宿主以干扰素为核心的固有免疫应答信号通路,同时可作为COVID-19的潜在诊断和治疗手段。本文综述了新冠病毒感染后宿主lncRNA的变化,并从固有免疫应答角度阐述lncRNA参与调控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为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潜在靶点。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9-12 17:17:46[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38 ] - 陶璐秋;王璇;余艳;葛藤;龚红瑾;雍玮;丁洁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2019-2022年南京市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特征和主要基因型变化,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8月南京市疑似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样本,通过荧光定量PCR和一步法RT-PCR检测,对阳性样本进行序列测定并分型,挑选48株南京代表株与国内外参考株进行同源性分析。2019-2022年南京市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高峰为冬春季,场所主要分布在小学和幼儿园,暴发以诺如病毒GII为主,共检测到11种基因型,包括4种GI和7种GII。主要流行株在三个流行季间有所变化,GII.2[P16]为2019-2021年的优势流行株,2021/2022流行季中GII.4 Sydney 2012[P16]亚型、GII.17[P17]亚型占比最大,多种亚型毒株共存。同源分析发现,2021年2株GII.6[P7]南京株分属于两类不同来源的GII.6衣壳基因型,2019-2022年的GII.2[P16]和GII.4 Sydney 2012[P16]南京株的部分聚合酶区序列变化较衣壳蛋白区大。2019-2022年间南京市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数量呈上升趋势,并且主要流行基因型发生改变。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9-12 17:04:04[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33 ] - 黄颖;吴成勇;魏春梅;陈烨坤
为了研究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中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对滋养细胞增殖、侵袭的调控及机制,收集RSA患者的绒毛组织,分为HCMV阳性和阴性的绒毛组织,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 γ,PPARγ)的表达水平;培养绒毛滋养细胞株HTR8/SVneo,感染HCMV,用5μmol/L PPARγ拮抗剂GW9662处理,检测细胞增殖活力A490、侵袭数目及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 D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锌指转录因子(Slug)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HCMV阳性的RSA绒毛组织中PPARγ的表达水平高于HCMV阴性的RSA绒毛组织(P<0.05),PPARα、PPARβ的表达水平与HCMV阴性的RSA绒毛组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CMV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中PPARγ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PARα、PPARβ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490、侵袭数目及CyclinD1、bcl-2、MMP2、Slug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CMV+GW9662组HTR8/SVneo细胞中PPARγ的表达水平低于HCMV组,A490、侵袭数目及CyclinD1、bcl-2、MMP2、Slug表达水平高于HCMV组(P<0.05)。从而得出结论:RSA绒毛组织中HCMV感染可能通过增加PPARγ表达抑制滋养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9-12 15:59:01[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18 ] - 杨晓艺;杜珊珊;黄晓霞;李阿茜;李川;田婷婷;王芹;孙丽娜;芜为;刘铁柱;郑张琦;王世文;梁米芳;李德新;谢春;李建东
为评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在环境中的稳定性,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实验室制备的SFTSV在不同介质表面的稳定性以及温度、自然通风干燥和常用酒精消毒剂等因素对其生存能力的影响。不同时间点收获的病毒样本,通过接种于Vero细胞中传代培养、空斑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等方法测定病毒的感染性、滴度和复制培养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在室温(约25℃)自然通风干燥条件下,不同介质表面的SFTSV感染性快速下降,在硬币、塑料等介质表面的病毒感染性可维持24 h,但病毒感染性滴度24 h内显著下降分别约10~(4.46)倍和10~(4.6)倍,在无纺布和纸张表面的病毒感染性滴度在6 h内就下降分别约10~(3.82)倍和10~(4.12)倍。如果将SFTSV置于密闭湿润环境中,病毒感染性可维持长时间的稳定性,24 h病毒感染性滴度下降不明显,1周内下降约101.49倍,在3周时仍可通过细胞培养分离到感染性病毒颗粒,4周后失去了感染性;而SFTSV处于4℃时,感染性保持相对稳定性,在4周后,病毒感染性滴度下降仅约10~(2.09)倍,可通过细胞分离培养扩增病毒。使用酒精消毒剂对物体表面消毒时受SFTSV在物体表面的状态影响,当病毒处于干燥状态时,喷洒70%酒精可灭活病毒,如果处于湿润状态则不能有效灭活病毒。本研究比较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SFTSV的稳定性,显示了环境材料性质、自然通风干燥程度、温度对SFTSV感染性的影响,有助于增进对SFTSV接触传播风险的理解,为完善SFTSV防控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9-12 09:02:54[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26 ] - 张亚楠;晏军;宋金华;王明哲;宋利琼;李金桐;翟志光;王成祥;班承钧;程淼
观察扶正解毒化瘀方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感染相关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究其抗病毒作用机制。体外实验确定扶正解毒化瘀方对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的细胞毒作用,选取最大无毒浓度(TC0)进行干预实验;以HRSV A亚型感染Hep-2细胞,设细胞对照组、病毒对照组、利巴韦林药物对照组及扶正解毒化瘀方组,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炎性因子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RANTE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苏氨酸激酶(AKT)/核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mRNA相对水平。与细胞对照组相比,病毒对照组细胞病变明显,细胞上清RANTES水平升高,细胞PI3K/AKT/NF-κB通路相关蛋白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NF-κBp65表达增加,凋亡相关蛋白Fas、Bax、TRAIL的mRNA水平升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扶正解毒化瘀方能改善细胞病变,显著降低RANTES水平,抑制AKT、GSK-3β、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Fas、Bax、TRAIL mRNA水平(P<0.05)。扶正解毒化瘀方可抑制HRSV感染所致细胞病变,减轻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NF-κB通路激活,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9-07 15:57:26[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85 ] - 余丽君;李妍姮;黄智羡;杨佳妮;谢自新;张丽芳;李文姝
制备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18型双特异性亲和体(Affibody, Z_(HPV16-18E7))融合颗粒酶B(GrB)的免疫亲和毒素,并鉴定其诱导靶细胞凋亡效应。于实验室前期已构建的Z_(HPV16-18E7)的N-端、中间、及C-端,偶联GrB构建不同融合形式的免疫亲和毒素,并在原核表达体系中制备与纯化;在线网站分析免疫亲和毒素基本理化性质和空间结构预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免疫亲和毒素分别对靶蛋白HPV16E7、HPV18E7的特异性结合力;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免疫亲和毒素分别诱导人宫颈癌细胞SiHa(HPV16阳性)、HeLa(HPV18阳性)的细胞凋亡效应。成功构建三种不同组合形式的免疫亲和毒素,各免疫亲和毒素空间结构符合理论预测,且理化特性趋于一致;融合于Z_(HPV16-18E7)中间和C-端的两种免疫亲和毒素组合形式可在原核表达体系中表达出预期目的蛋白;制备的免疫亲和毒素可特异性结合相应的靶蛋白,结合效价均可达到1∶5 625与1∶78 125之间,且可分别诱导靶细胞产生显著的细胞凋亡效应。本研究成功构建与制备了基于亲和体的免疫亲和毒素,为HPV感染宫颈癌靶向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9-06 10:13:51[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13 ] - 韩乃君;徐天刚;戈胜强;左媛媛;胡永新;屈海龙;吴晓东;王志亮
非洲猪瘟病毒疫苗研发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基因操作技术的日趋成熟,通过基因敲除方式制备非洲猪瘟弱毒疫苗的研发路线已经初现曙光,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美国科研团队在该领域已取得许多积极成果。鉴于国内尚无对美国相关工作的详细报道,本文拟就其研究策略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科研人员开展非洲猪瘟疫苗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9-05 16:24:24[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88 ] - 杨文静;赵晓燕;刘淑娇;高瑞娜
探究姜黄素对朊病毒感染模型的蛋白激酶B/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rotein kinase B/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KT/CREB/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首先摸索姜黄素的安全给药浓度和给药时间,将培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SMB-PS细胞+DMSO)、对照组+姜黄素(SMB-PS细胞+姜黄素)、模型组(SMB-S15细胞+DMSO)、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SMB-S15细胞+姜黄素+DMSO)。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评估细胞活性,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 pAKT)/AKT、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pCREB)/CREB和BDNF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KT/CREB/BDNF mRNA表达。对照组细胞呈锥形,细胞突触显著,长而有光泽。模型组细胞呈悬浮样,突触消失或变圆,皱缩显著,细胞存活率、GSH-px、pAKT/AKT、pCREB/CREB和BDNF的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P<0.05),LDH、MDA、细胞内的荧光强度、光密度值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姜黄素低和高剂量组细胞突触和皱缩显著改善,细胞存活率、GSH-px、pAKT/AKT、pCREB/CREB和BDNF的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P<0.05),LDH、MDA、细胞内的荧光强度、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NO和谷氨酸表达上调(P<0.01),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姜黄素干预后的NO和谷氨酸表达下调(P<0.01),ACh表达上调(P<0.01),且均呈姜黄素浓度依赖趋势。姜黄素可调节AKT/CREB/BDNF信号通路缓解朊病毒感染神经细胞损伤,且具有浓度依赖性趋势。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9-05 15:39:13[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42 ] - 陈可欣;曾若雪;裘慧;金晨晨;陈小金;董志珍;宋厚辉;张晓峰;帅江冰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wine acute diarrhea syndrome coronavirus,SADS-CoV)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会引起猪严重腹泻的冠状病毒,本文旨在建立一种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的SADS-CoV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igital droplet PCR,ddPCR)检测方法。采用SADS-CoV的N基因作为本研究的靶基因,根据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中的反应条件,分析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并对临床样本和猪源产制品进行检测验证,建立了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微滴数字PCR体系。本方法确定最佳引物浓度为500 nmol/L,最佳探针浓度为250 nmol/L,且在58℃反应条件下,ddPCR检测结果最优。本方法与其他常见猪源性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本方法重复性好,批间与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0%。本ddPCR方法在动态范围内最低检测限为3.85拷贝/反应,比荧光定量PCR(qPCR)高10倍以上。采用qPCR和ddPCR分别对90份样品进行检测,ddPCR方法阳性检出率为13.33%(12/90)优于qPCR阳性检出率11.11%(10/90)。本文首次建立了单重SADS-CoV ddPCR检测方法,其有更优的可靠性以及抗干扰性,为定量检测动物组织、饲料、血清和粪便等样品中SADS-CoV提供了新的、稳定的技术手段。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9-05 14:27:21[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63 ] - 高阳;江昊;王茂林;王永腾;王涛;田昊;马妍;吕启航;谢婷雨;孙瑜;张晓龙;孙健红;顾潮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感染人CD4~+T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造成高致命性的免疫系统衰竭。近年来,抗HIV‐1的广谱中和抗体被用于HIV‐1感染的阻断和临床免疫治疗效果显著。然而,针对HIV‐1抗体中和活性评价假病毒谱系仍有待补充,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易于量化,生物安全性高的HIV‐1流行毒株假病毒谱系,用于定量HIV‐1中和抗体抗病毒活力。研究从10种亚型中选取了24株代表性HIV‐1国内外流行毒株,构建囊膜表达质粒并与囊膜缺失骨架质粒pNL4‐3‐copGFP‐ΔENV共转染制备慢病毒。通过定量p24抗原和测定TCID_(50)分别获得病毒物理和活性滴度。以本实验室表达、纯化的HIV广谱中和抗体VRC01、3BNC117和N6经多梯度稀释后,分别与200 TCID_(50)的假病毒孵育后,感染敏感指示细胞TZM‐bl。随后通过测定荧光素酶活性定量假病毒的感染水平并计算出抗体的中和活性。结果表明:三种广谱中和抗体均能中和24种假病毒并计算获得了IC_(5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24种假病毒,可为HIV的抗体筛选功能验证和疫苗免疫效果提供中和活性评价平台。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9-05 12:44:03[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41 ] - 赵天伦;秦露;刘亚丽;王晨曦;刘广绪;冯帅;李峰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所有2岁以下儿童感染的重要病原,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脂质代谢关系密切,在肺炎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综述脂质在呼吸道合胞病毒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脂质代谢的相互作用。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9-05 09:33:06[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44 ] - 赵璐;姜涛;冯烨
先天免疫应答是机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激活炎症通路清除病毒。流感病毒感染可诱导Ⅲ型干扰素(Type Ⅲ interferons, IFNs),即IFN-λ1、λ2和IFN-λ3表达,是宿主抵抗流感病毒的关键细胞因子。流感病毒感染时,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的病毒成分被宿主病原体识别受体识别,激活多个先天免疫细胞信号级联通路,最终诱导产生Ⅲ型干扰素以及其他各种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分子。Ⅲ型干扰素通过诱导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 ISGs)表达抗病毒因子抑制病毒复制以及调控T细胞免疫等机制,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本文综述了Ⅲ型干扰素及其在流感病毒先天免疫机制中的最新进展。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9-05 09:11:43[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42 ] - 李继桐;胡峰;姜亦飞;宋敏训;李玉峰;王建琳
为建立一种快速诊断新型鸭源小RNA病毒的检测方法,根据NCBI已公布的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新型鸭源小RNA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本方法能特异性扩增新型鸭源小RNA病毒基因序列;对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98拷贝/反应;组内与组间的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2%;对新分离的小RNA病毒株进行检测,均能扩增出目的基因。综上,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重复性和实用性好,可用于新型鸭源小RNA病毒的快速鉴别诊断。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9-01 17:00:42[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48 ] - 卢晓贤;曾汉日;黄淑芬;张薇;徐俊贤;陈美钟;柯昌文;郑焕英;邓小玲
为更全面了解广东省本地EV-A71的流行情况以及分子特征,本研究收集了1994-2021年广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监测中分离获得的EV-A71毒株,使用Excel软件统计1994-2021年AFP病例中EV-A71的检出情况,PCR扩增肠道病毒的VP1全长基因片段并测定基因序列,使用BioEdit、iqtree等软件对EVA71进行分型与进化关系分析。本研究共获得119株EV-A71毒株,广东省EV-A71的检出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0年AFP病例中EV-A71的检出率达到最高,2017年后未从AFP病例样本中检出EV-A71。EV-A71病毒的VP1序列全长891bp,编码297个氨基酸,未见氨基酸插入或缺失。119条EV-A71 VP1序列核苷酸相似性为95.9%(88.4%,100%),氨基酸相似性为99.3%(97.3%,100.0%),均属于EV-A71 C4亚型,其中1994-2001年AFP中分离的EV-A71毒株均为C4b亚型,2004年后流行的EV-A71毒株为C4a亚型。在22位点上,2007年后H取代Q成为22位点上的主要氨基酸,并在2008年出现22R突变;在289位点上,1994年开始出现289T突变,2009年开始,289A(57.1%)取代289T成为优势突变,并于2010年开始出现289V突变。掌握EV-A71随时间迁移的分子遗传进化特征,有利于为EV-A71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8-31 14:26:35[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18 ] - 胡敏昊;王玮;吴小珉;杨思天;黄鑫儿;何军
根据A/Anhui/1/2013(H7N9)病毒株HA和NA基因序列研究H7N9禽流感病毒的结构并制备相应的假病毒,并对此假病毒进行初步验证。将H7N9病毒株的HA和NA基因序列经公司优化合成后,经过接菌、提取质粒、假病毒构建等步骤来制备假病毒,并通过假病毒感染实验、透射电镜以及血清中和实验来验证假病毒制备是否成功。成功制备滴度均超过标准值10~4的A/Anhui/1/2013(H7N9)假病毒,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流感病毒形态,并进一步使用本科室保存的29份血清样本(含4份H7N9阳性血清样本)、国家流感中心制备的四种不同亚型免疫组分(H1型、H3型、BV型和BY型)的抗血清以及商品化H7N9特异性抗体进行中和试验,结果显示4份阳性血清中和活性明显高于25份阴性血清,四种不同亚型抗血清的中和效率均低于40%,且商品化H7N9特异性抗体能够与其有效结合。本研究成功构建了H7N9假病毒并有效筛选出阳性血清,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为流感大流行或疫苗免疫后人群血清学监测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8-31 09:26:04[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45 ] - 郑秦;陈小娟;林燊;陈建明
红螯螯虾虹彩病毒(Cherax quadricarinatus iridovirus,CQIV)是以甲壳动物为主要宿主的线性双链DNA病毒。CQIV对宿主的致死率极高,且传播到我国多个省份养殖场,已成为虾类养殖的重大威胁。然而,目前对该病毒结构蛋白尤其是囊膜蛋白的组成还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液相色谱偶联质谱技术,从纯化的CQIV病毒粒子中鉴定到60个病毒结构蛋白,并选取168L作进一步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168L含有3个跨膜结构域。表达时相和药物抑制分析表明168L为病毒晚期基因。免疫印记分析表明168L存在于完整病毒粒子和病毒膜组分中。免疫电镜结果表明168L为病毒囊膜蛋白。本研究结果将为阐明CQIV的结构和感染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8-30 17:44:56[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26 ] - 刘港;梁彦韬;汪岷
海洋极端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类群,这些独特的生态系统为研究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和进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噬菌体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实体,在海洋微生物群落调控、基因转移、代谢重编程、物质循环和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热液、冷泉、深渊和极地四种海洋极端环境中噬菌体宏基因组的研究进展,探究了噬菌体在四种不同生境中的群落组成、生活方式、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和功能基因等,发现在不同的海洋极端环境中噬菌体存在着区别和相似性,以期为未来海洋极端环境中噬菌体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8-24 17:31:25[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64 ] - 于力恒;郭琴;卫海燕;童文彬;刘莹莹;祝双利;王东艳;杨倩;冀天娇;肖金波;路环环;刘莹;李冀琛;王雯慧;张勇;许文波;严冬梅
柯萨奇病毒A14型属于肠道病毒A组,可引起手足口病和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但目前全球对CVA14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较少,尚无对CVA14基于全长VP1区进行明确分型的相关研究。因得到中国手足口病监测网络的技术支持,本研究获得2009-2019年在中国大陆分离到的15株CVA14,应用RT-PCR对其全长VP1区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并与GenBank中下载的22条CVA14全长VP1序列共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009-2019年中国大陆分离的15株CVA14与原型株G-14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1.8%~82.9%与95.6%~96.9%,15株CVA14之间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1.7%~99.7%与98.3%~100%。中国大陆所有的22条CVA14序列之间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1.7%~100.0%与98.3%~100.0%。中国大陆所有的CVA14与国外8条CVA14序列之间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0.7%~86.0%与94.9%~97.9%。基于全长VP1系统发育树,全球CVA14可划分为A-G七个基因型,目前全球范围内流行的CVA14的基因型主要为G基因型,中国大陆流行的基因型全部为G基因型。本研究建立了全球CVA14基于全长VP1的基因分型方法,揭示了CVA14在中国大陆及全球范围内的分子流行特征,为CVA14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分子流行病学方面的基础。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8-22 12:55:30[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21 ] - 刘振东;孙跃峰;朵红;窦永喜
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负链RNA病毒,其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流行毒株通常导致群体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发现PPRV感染动物种类不断增多,传播范围愈发广泛,但其致病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并在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发中发挥了指导性作用。因此,本文综述了其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原感染与免疫机制,着重阐述了近年来PPRV致病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PPRV防控技术及其致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8-18 08:45:29[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87 ] - 刘妍;孙凯;田春雨;马宁;付康;俞晓平;申屠旭萍
病毒性传染病对人类社会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近年来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引发了全球大流行,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快速、敏感、便携的病毒鉴定技术对于疾病监测、控制和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以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基因编辑系统为代表的新型检测方法因其在核酸识别方面的高灵敏度、特异性和可编程性而被广泛用于分子诊断。然而CRISPR检测技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PAM)对检测序列的限制,以及多重目标检测的困难。Argonaute(Ago)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高度保守的蛋白,它可以通过"引导RNA"或"引导DNA"裂解互补链RNA或DNA,且无PAM序列的限制。这种蛋白有望克服CRISPR基因编辑核酸检测技术的缺点,并进一步提高测定的效率。本研究概述了最近关于基于Ago的病毒核酸检测技术,讨论了这些新兴生物传感器的潜在应用及挑战,以期为开发新一代高灵敏度核酸检测平台提供新的思路。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6-28 15:12:37[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135 ] - 王德成;栗凡;丛如意;杨婷婷;王冰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持续的研究表明,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已经成为其主要病原。本研究为分析辽宁省沈阳地区CVA6的VP1区病原学特点及其分子进化特征,收集了2013-2021年沈阳地区手足口病患者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CVA6等肠道病毒核酸的检测,对CVA6核酸阳性标本应用RT-PCR方法针对VP1区全长进行扩增、核苷酸序列测定,使用MEGA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和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1年间沈阳地区CVA6占肠道病毒阳性构成比的36.08%(1 269/3 517),2015年和2018年成为绝对优势流行株,分别为68.38%(240/351)和58.30%(316/542)。进化分析表明,2013-2021年间沈阳地区的CVA6均属于D3a基因型,其中2013-2014年CVA6位于D3a.1和D3a.2分支上,而2015-2021年毒株均位于D3a.2分支上。与参考株相比,沈阳地区CVA6的VP1蛋白上存在24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因此,CVA6为近年来沈阳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基于VP1区进化分析,可看出2013-2021年间沈阳地区CVA6均属于D3a基因型,且已由D3a.1分支进化到D3a.2分支,并持续流行至今。加强CVA6的持续性监测与病原特征分析,对HFMD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6-26 16:21:09[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75 ] - 胡潇文;陈祺;姚星妹;朱孔鑫;黄悦;苏迎盈;吴婷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肛门、阴茎、外阴以及口咽等部位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全球已有6种HPV病毒样颗粒疫苗陆续上市,在临床试验与上市后监测研究中,HPV疫苗在不同人群中均表现出极佳的安全性,但少量疑似安全性事件曾过度发酵,影响了局部地区的HPV疫苗覆盖率。自2019年我国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获批以来,全国部分省市陆续启动对青春前期部分年龄段女孩的自愿免费接种。提高公众对HPV疫苗安全性的正确和全面的认知,对于提高疫苗接受度和覆盖率、降低疫苗犹豫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HPV疫苗临床试验及真实世界研究中报道的安全性数据,旨在为我国HPV疫苗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6-26 15:29:22[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350 ] - 司冰倩;马春花;刘义昌;马小发;杨东智;李龙山;吴忠兰;张银豪
分析宁夏2021年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耐药传播网络特征。选取2021年宁夏地区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HIV/AIDS患者的血浆样品进行基因型耐药监测,判断基因亚型和耐药特征;运用HyPhy 2.2.4中TN93模型计算基因距离,以1.5%作为阈值,利用Cytoscape 3.7.0构建并生成可视化分子传播网络。168例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中,毒株亚型以CRF07_BC亚型和CRF01_AE亚型为主,耐药比例为39.88%,NNRTIs耐药突变高于NRTIs和PIs。62条序列进入HIV-1分子网络,形成24个分子簇,成簇率为36.90%,成簇病例以男性、异性传播和感染CRF07_BC亚型为主,CRF01_AE亚型耐药传播率最高(53.85%)。2021年宁夏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基因亚型主要为CRF07_BC和CRF01_AE,耐药突变以NNRTIs/NRTIs为主,在传播网络中CRF07_BC亚型和MSM人群成簇比例更高,更容易被纳入网络,而CRF01_AE亚型的耐药传播风险更大,建议对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加强耐药监测,及时更换治疗方案。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6-21 14:21:32[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83 ] - 杨晓莉;杨东亮;毕冬琳;刘方程;张潇文;李琼毅;柏家林
RIG-I是维甲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家族(Retinoic-acid-inducible gene I-like receptors, RLRs)的成员之一,在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细胞质中的一种RNA解旋酶,RIG-I可通过其RNA结合结构域与PAMPs结合,识别非自身病毒RNA,触发自身以及下游信号分子的活化,最终诱导IFN-I、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产生,激活抗病毒免疫应答。本文综述了RIG-I在抗病毒识别中的结构特性及在多种RNA病毒与DNA病毒感染中的抗病毒免疫作用或病毒免疫逃逸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RIG-I抗病毒免疫调控机制及病毒免疫逃逸机制,进而为发现新的抗病毒靶点、研制新型抗病毒药物和疫苗提供理论参考。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6-16 15:59:18[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112 ] - 王迁迁;段笑笑;刘枢清;葛栋;孟海蓝;李彦;刘拂晓
A型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 SVA)5'非编码区包含一个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 IRES),其下游假结结构与起始密码子(AUG)之间具有高度保守的13-nt序列,称为“13-nt基序”。为研究其核苷酸数量增加是否影响SVA复制,本研究在该基序末端逐个插入核苷酸,从而构建了11个SVA cDNA克隆,将所有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BSR-T7/5细胞,以拯救具有复制能力的重组病毒,进而分析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及生长动力学。结果表明,只有1~2 nt插入的cDNA克隆转染BSR-T7/5细胞后能够拯救出SVA。病毒在体外连续传代十次后测序表明,插入的核苷酸具有完全的基因稳定性。然而,与野生型病毒相比,插入1~2 nt的拯救病毒生长动力学均受到了抑制,表明IRES下游假结与起始密码子之间序列长度对于SVA复制至关重要。本研究为将来揭示SVA复制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6-14 09:45:30[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42 ] - 季霄雷;郭陈;丛辉;熊海平;陈璐;陈雨佳;孙怡华;严炳清;蔡秀丽;苏婧;梁如悦;陈诗瑶
人类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是全球流行的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病原体,主要引起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感染。本研究收集了江苏南通地区定点监测医院门、急诊<5岁儿童急性胃肠炎腹泻监测粪便标本712份,共检测出HAstV阳性22例。对Ct<30的样本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共得到9个HAstV分离株。对这9个分离株进行了全基因组的测序及分析,以表征其遗传变异及进化特征。所有分离株经blastn比对后,发现其基因序列均与4型HAstV一致性最高。与HAstV-4原型株MK059952相比有较大变异,核苷酸一致性为88.15%~91.98%。重组分析发现9个分离株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进化重组方向。氨基酸置换熵值分析及选择压力分析发现有3个氨基酸位点同时满足易突变位点及适应性演化位点,这可能是HAstV能持续在全球流行的因素之一。本研究为南通地区流行的HAstV的遗传多样性和重组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对HAstV引起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将发挥重要作用。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6-12 11:17:04[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77 ] - 吴云姣;林小娟;张晓;刘少楠;徐爱强;陶泽新;刘桂芳
对2021年采集自山东省微山县蚊虫中的Kadipiro病毒(Kadipiro virus, KDV)进行分离鉴定和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将蚊虫标本研磨处理后接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对病毒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使用BioEdit 7.0.5.3软件进行相似性比较,使用Mega 11.0软件进行系统发生分析。成功分离到4株KDV,分别命名为SD21264、SD21397、SD21398和SD21399,均分离自三带喙库蚊。该4株KDV均能引起C6/36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圆缩、间隙变大,但不能引起BHK21细胞病变。核苷酸相似性分析显示山东株中除了第7节段和第11节段之外,其他各节段互相之间的一致性大多>98.0%;与GenBank已有的4个KDV基因组序列相比,本研究分离株与我国2013年分离株(QTM27331)和2016年分离株(SDKL1625)的核苷酸一致性较高,其中片段1、3、6、9的一致性>98.0%;而与印尼株JKT-7075和丹麦株21164-6/M.dau/DK/2015的一致性较低,大多数片段在80%~90%之间。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本研究分离株大部分节段与我国2016年分离株(SDKL1625)的进化关系最近,但7、11等部分节段有基因重排发生的证据。本研究结果丰富了Kadipiro病毒的全基因组信息。应加强对该病毒的监测,探索其与人类发热或脑炎等疾病的关联。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6-12 10:43:35[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51 ] - 李函凝;傅佳美;高志勇
人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 HAstV)属于星状病毒科,包含多种基因型,是引起急性胃肠炎散发病例的重要病原之一,偶尔也可在人员密集场所引起疫情的暴发。除消化系统以外,HAstV还可以在其他系统中被检出,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研究最为广泛。目前HAstV的检测方法较前有所完善,已有多种分子检测技术和细胞模型被用于HAstV的研究和检测。本文就HAstV的病原学特征、常用检测方法、所致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防控措施进行综述。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5-12 16:48:20[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97 ] - 许涛;蒋艺超;陈小青;罗文新
近年来,抗病毒抗体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时,展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生物安全性。其不仅可以通过抗体Fab中和病毒阻止感染,还可以通过Fc结合效应细胞上的Fc受体发挥不同的效应功能清除病毒。本综述介绍了抗病毒抗体Fc介导的生物学效应,总结了其在抗病毒感染中的重要性,同时讨论了其可能引发的副作用。此外,本文对抗病毒抗体药物Fc片段选择及工程化改造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开发新型抗病毒抗体药物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5-09 16:56:18[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74 ] - 梁振普;杜俊阳;杨艳青;王秋云;曹瀚文;张小霞
杆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双链、环状、超螺旋基因组的DNA病毒。在目前已经测序的杆状病毒中,存在一组高度保守的杆状病毒核心基因。这些核心基因所编码的蛋白,部分是病毒粒子的结构成分,参与核衣壳组装与转运、核酸合成和感染宿主中肠组织的重要过程。因此,对核心基因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杆状病毒的复制、转录以及入侵宿主的机制,并且对其他昆虫病毒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38个核心基因的串联序列,本文对16种杆状病毒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围绕杆状病毒核心基因的功能、分类、进化以及核心基因在生活史中的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4-07 14:41:54[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176 ] - 梁杰超;王嘉
过去的几十年中,大多数病毒性新发传染病都由野生动物来源的病原体所引起,其中就包括冠状病毒。在所有公认的宿主中,蝙蝠(翼手目)被认为是冠状病毒的储存宿主,储蓄着大量古老且多样的冠状病毒。尽管啮齿目动物通常被视为传播病原体的另一关键类群,目前却很少有综述针对其所携带的冠状病毒进行介绍并评估潜在的威胁。为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啮齿目冠状病毒流行情况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两种人类冠状病毒的出现与啮齿目动物之间的联系,在分析了啮齿目独特的宿主习性以及相关冠状病毒的分子特征后,对该来源的冠状病毒的人兽共患病潜力进行了评估。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3-31 11:03:37[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135 ] - 陈荣华;李勤光;赵敏;陈惠聪;康惠玲;柳丽娟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和血浆抗体检测是目前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重要依据。为比较分析SARS-CoV-2感染病例鼻拭子与咽拭子的病毒核酸检测及其血浆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4例COVID-19确诊病例鼻拭子与咽拭子标本的SARS-CoV-2 ORF 1ab基因和N基因,并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浆标本中的SARS-CoV-2 IgM和IgG抗体。结果显示,在4例COVID-19确诊病例中,鼻拭子中病毒ORF 1ab基因及N基因的核酸扩增信号均强于咽拭子,Ct值均低于咽拭子;血浆病毒抗体检测仅发现1例标本SARS-CoV-2 IgG单阳性。本研究结果提示,鼻拭子标本的病毒含量明显高于咽拭子标本,血浆病毒IgM和IgG抗体检测是COVID-19辅助临床诊断的有效工具。
网络首发时间: 2021-04-08 17:02:37[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521 ] 下载网络首发数据